close

 


最近在拜讀一本"媽媽是最初的老師", 作者: 蔡穎卿 女士。


 


書中有著太多太多母親的智慧, 雖然每一個章節看似平凡, 描述著一位身處異鄉的母親與二個女兒的相處之道, 這位母親永遠以""的一面來看待孩子, 這本書不會明白的告訴你該如何如何教養孩子, 但如果你細細品嚐你將會發掘出文中的精髓, 檢視自己和子女的相處與溝通, 兩相比較下不難發現兩者的差異性, 在文章中也讓人感受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。


 


在台灣我們為教育制度所苦, 真能不看分數, 不比較, 完全朝著孩子的性向發展嗎? 如果真是如此那怎會有"學測"這玩意兒? 又怎會有好學校與壞學校的排名呢??


 


每個人各有專精、各展所長, 任由孩子自由發展, 在鼓勵、尊重中成長的孩子, 具有高於他人的自信心。國外的教育成功之處不就在此!


 


我將蔡女士的諸多觀點及影響我很多的智慧與教養原則手抄下來, 打入電腦, 期盼自己能時時將對孩子的教養觀念引導到有智慧的一面。


 


蔡女士的智慧語錄:


 


1. 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 -- 父母應為孩子準備一個固定的地方做功課或讀書, 而且要求他持續一定的時間, 這段時間儘量不要打擾他, 以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

 


2. 如果每一次都能和孩子一起檢查他們的文件夾, 就是在幫孩子建立更穏固的組織能力, 並檢視出不足之處。


 


3. 牽著他的小手走這段路的時侯, 我心裡總有很多的感觸, 眷戀這軟軟的手還依依握在我的手裏, 也一次一次感覺到他的話語越來越成熟。


 


4. 因為我是母親, 所以我願意比孩子更積極地面對成長的困難。


 


5. 要求孩子做家事是幫忙孩子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, 還需要他們面對不能因為讀書, 其他事就由別人代勞, 不差這一、二十分鐘。做家事是照顧自己生活的技能。


 


6.  母親對子女的教導是多麼的鉅細靡遺, 有時侯我們只顧把我們年少未能享用的東西給子女, 郤忘記了給他們我們曾經享有的東西。


 


7. 陪伴關懷是親子功課的第一項。


 


8.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, 父母不只是生活照顧者, 也會是知識與品格教育的直接影響者。


 


9.  對我來說,光看一份成績單上的分數,還不如好好看一份她們寫的功課或考卷,這樣的關心幫助我了解孩子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,也因為有了了解,我們才知道如何幫助她們,而不讓成績單上的數字來決定一切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nny 的頭像
    Jenny

    Jenny媽媽的哥倆好一對寶

    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